Sales ranking
-
欧米伽-3鱼油软胶囊 1000mg 400粒
¥129 已销售(6260)
-
【特价】250亿活性益生菌胶囊升级版 50粒
¥109 已销售(4779)
-
复合B族维生素 b+C营养片 100片
¥79 已销售(4189)
-
50+女士多维营养片 100片
¥119 已销售(4107)
-
【买一送一】液体钙维生素D3软胶囊
¥69 已销售(1450)
-
β-葡聚糖粉 20袋/盒
¥189 已销售(188)
-
糖尿病降糖控糖综合营养包 30袋/盒
¥179 已销售(53)
-
【临期特价】叶黄素软糖 80粒
¥89 已销售(28)
-
双倍辅酶Q10软胶囊 200mg 90粒
¥239 已销售(7)
-
Fitness labs 女士多维营养片 60粒
¥98 已销售(6)
痛苦的耐受度与“隐性”心脏病风险有关
心脏病学家表示,这些不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背部或下颌疼痛、呼吸浅短以及恶心反胃等。
艾米·诺顿 编写
每日健康报记者
2016年12月21日,星期三(每日健康报新闻)——一项最新研究暗示我们,对痛苦更不敏感的人可能有着更大的患“隐性”心脏疾病的风险。
胸口疼痛是心脏病发作的“经典”症状之一。然而,很多人患有所谓的隐性心脏病,他们不会注意到明显的症状。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心脏病发作是怎样的。当我们听说这一病症,想起的就是胸口疼痛和‘紧急’医疗护理。”安德里亚·欧然医生表示,他是这项新研究的首席研究员。
“然而,相比之下很少被了解的则是,很多人都经历过心脏病发,但却并不自知——甚至没有接受过诊断。”欧然表示,他也是挪威特罗姆瑟大学的一员。
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然而很多新发现猜测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也许是因素之一。
欧然的团队通过使用痛觉敏感的标准测试发现,过去患过隐性心脏病的人,普遍比因心脏病症状寻求过治疗的人对痛觉的耐受能力要更高一些。
研究者们继续深度挖掘时发现,这种联系似乎在女性中要比在男性中更强。
这是一项有趣的发现,不过在现阶段还并不清楚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耐卡·哥德堡医生表示,她是纽约城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女性心脏计划的医务部主任。
哥德堡表示,主要的结论是人们应该了解心脏病的“非典型”症状。
这包括上背部或下颌疼痛呼吸浅短、恶心反胃、上腹部烧心般的压力。
“在教育别人时,我们需要更加警惕,告诉他们胸口疼痛并不是心脏病发的唯一症状。”哥德堡表示,而她并没有参与这一研究。
这些研究与12月21日发表在美国心脏学会杂志上,来自于针对挪威特罗姆瑟居民的一项长期的健康研究。
一项考察访问中看到了痛觉敏感标准测试的过程,即让受试者将一只手伸入冷水中,在能忍受的限度内尽可能长的保持,最长时间为两分钟。
下一次考察访问中,受试者接受了一次心电图检查——通过检查检测出前一次心脏病发作的信号,即使这个信号在病发当时并未被检测出来。
4,800以上的成年人接受了两种测试,结果是有8%的人过去患上过隐性心脏病。仅仅不到5%的人曾被检查出有过心脏病发。
当研究者将两组进行对比时,他们发现,平均看来换过隐性心脏病的患者对痛觉的耐受力更强。
欧然表示,那些对寒冷导致的痛觉耐受力更强的人,对流过心脏的血流减少而导致的疼痛很可能也更加不敏感。
不过,哥德堡则表示,对于“隐性”心脏病发真正导致的无痛或其他症状的频率,我们还并不能清楚的解析。一些人可能仅仅是不了解自己症状的严重性,于是比起寻求帮助,还是选择了忍耐。
研究中,男性和女性的结果有所区别。综合来说,男性中经历过心脏病发的人会更多——比起女性的17%,男性为19%。
然而,隐性心脏病发在所有女性心脏病患者中占到四分之三,而男性中则只占58%。
欧然团队的研究结果与过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女性比起男性更容易出现非典型的心脏病发症状,并且她们更容易不去对心脏病发进行诊察。
关于疼痛的耐受能力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这一图景还尚未明晰。
这项研究中,女性通常比男性的痛觉耐受能力更弱。然而,比起男性,女性中痛觉耐受能力与隐性心脏病发相关联的程度要更加强烈。
欧然表示,可能是受过诊断的女性心脏病患者都有着相当严重的症状。“如果你是一名女性,那么可能需要经历‘更加严重的’症状,才能让你意识到自己的心脏病发作。”她这样推断。
依照欧然的观点,研究的主要观点在于,医生需要更加注意不那么显著的心脏病发症状,尤其是针对女性,这很重要。
“没有出现胸口疼痛的症状不应成为降低医生针对心脏疾病警惕性的理由。”她表示。
欧然提出,有时危险信号的出现是长期的。举例来说,呼吸问题以及腿部水肿,都可能是陈旧性未被诊断出的心脏病发所导致的心肌损伤的信号,她说道。
欧然说,隐性心脏病发就像导致明显胸口疼痛的心脏病一样严重——和它一样有着致死风险,或导致复发性长期心脏病发的可能。
哥德堡还表示,要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健康的饮食、坚持锻炼以及控制风险因素,例如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都十分重要,她表示。
网络医学博士新闻,来自每日健康报
来源:HealthDay版权 2013-2016每日健康报。版权所有。